答案之书

来自Limbo Wiki
Icon-info.png
碎数研相关词条
碎数研编号:[待补充]
该词条由非Phigros作品参与者创建或编辑且不受保护
由于碎数研本身的性质,请谨慎阅读,同时注意碎数研不具有官方性质
如词条与已存在的隐性设定冲突,请前往林泊百科编辑建议箱提出。
Icon-info.png
“回归”竞赛参赛词条
该词条为竞赛参赛词条。
如有任何与竞赛相关困惑,可查看2023“回归”竞赛主题页或咨询竞赛主持人

简介

答案之书,与林泊现实内一类书籍同名且性质相似的异想之物。经评估后定为二级。

外观

大小约为10*10*3(单位:厘米)的精装书本。封面一般为深色调,正面中央与书脊均以烫金工艺印有书名“答案之书”。封面右下角印刻有一行小字:“所有提出的问题都能获得解答。”

使用方式

扉页印有使用说明。在按照使用说明的指示提出问题前,使用者无法以常规手段打开书本内页。说明摘录如下:

将本书置于您的面前。集中精力思考您想提出的问题,在心中默念(或朗读)3-5遍。在您认为合适的时机打开书本,答案就在您面前的书页上。

原理

使用过程中,与答案之书有直接接触的个体会被判定为使用者。该异想可通过占用使用者的算力,获得部分使用者近期数据,结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其期望的答案。

注意事项

  • 异想之物与极少部分未觉醒用户会因算力不足以支持运算而无法得到答案,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答案之书仍具有林泊现实内此类普通书籍的特征。
  • 若使用者周边方圆10米内有其他能够提供生成值的目击者,可能形成污染,影响答案呈现的形式(如页面的排版,字体,字号等等),乃至答案的有无。
    • “目击者”定义为:以任何形式感知到并且理解对答案之书的使用行为的个体。
  • 由于生成值与计算数据基本仅来自使用者,故答案之书无法回答使用者认知范围之外的问题。
  • 若同时有两个个体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接触答案之书,对使用者的判定不清。可能发生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况:
    • 书页上同时出现两个答案或出现逻辑混乱的语句。
    • 双方的问题相关记忆发生紊乱。

相关记录

读者评价

收集时间:■■■/■■/■■
保管单位:■■书评网
等级:souvenir

综合评分7.1

54%好评,认为“能提供相当有用的回答”。
33%中评,认为“平平无奇”。
13%差评,认为“根本没有用”。
38%评价者提到“符合自己对这种书的预期”。
7%评价者提到“使用范围很广”。
4%评价者提到“疑惑它为什么会在书评网站上”。

课程记录本

收集时间:■■■/■■/■■
保管单位:教师019
等级:souvenir

记录了某教学机构中一位教学者尝试对防异系列课程进行的改进。
现将与异想“答案之书”相关的课堂实践内容摘录如下:


目标:使学生了解异想与生成值相关概念,了解防异的作用效果与必要性。

演示用具:异想 “答案之书”。
优点:概念简单,无须多做解说即可形成较稳定的相近概念;异想表现与短期生成值提供高度相关;生成值达成与否现象明确,易于区分。

演示流程:
将学生分为A,B,C三组,每组人数相等。A组,C组分别前往不同教室,B组前往高生成阈值实验室。
向A组,B组学生说明答案之书的使用方法,强调其能回答一切问题的特性。不向C组学生做任何解释,并在演示前遮盖住书名,模拟防异处理。
分别请A,B,C组学生中的任意一位在所有同学面前演示使用答案之书,询问有确定答案的常识性问题。确保每次演示互不干扰。将三次演示分别记为实验1、实验2、实验3,并记录书上是否出现准确答案。
将三组学生集中到同一教室中,请任意一位学生再次进行演示。记为实验4,并记录书上是否出现准确答案。

预期结果:实验1有答案出现,实验2、3均无。实验4现象取决于来自三组学生的生成值强度。

缺点:
学生个体可提供的算力不同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干扰。可通过随机分组或在演示前进行确认尽量排除。
【待补充】

评价:缺乏科学严谨性。作为课堂导入活动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