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叶草
不完整页面
该词条尚未完成。
|
简介
二级养殖种异想,外观为近似蕨类的草本植物。原产于二代地表,于740A.P.前后被引入港湾,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观赏物种。后因“对观赏者心理认知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被紧急停销。
生活史
生长
一年生草本植物,须根系,具二回羽状复叶,侧出脉,平行脉序。叶片初生时呈浅绿色,发育2-3天后即向白色转化,栅栏组织退化,海绵组织中淀粉合成加速,叶绿体大量向白色体转化。7日龄的叶片中已基本无法检出叶绿素。成熟叶片的能量供应机制尚不明确。
幼年期羽叶草生长迅速,自破土至第一对幼叶生出通常仅需约6小时,两周之内株高即可达到60cm左右,接近成熟植株水平。近年来有些研究表明,野生羽叶草的发育明显慢于养殖型,但植株发育的基本成型也不会迟于30天。平均而言,在破土的30-45天,羽叶草即进入成熟阶段,表现为根系扩张减缓甚至停滞,侧芽停止发育,但顶芽仍保持有限度的分裂,并开始逐步向花芽转化。
花前
羽叶草通常在破土90天左右进入花季。这是平均的数值,Frontfroid(735-762)已经证明,培育地点附近的人口密度会显著影响发育进度,而自然条件(气温、降水等)则影响不大。通常而言,在发育80天时,顶芽中的生长点已经完成裂化形成多个花序原基,叶原基向花原基的转化也业已完成,但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化”,羽叶草才能开花。“活化”的条件目前仍不明确,但基本可以确定与人类活动有关。
绽放
开花一般在夜间,萼片展开后,层叠的花瓣迅速绽开,过程最快不到一秒,至慢也不会超过半分钟。花色纯白,重瓣,直径7-12cm,开放时常有水雾伴生。花期持续时长不一,从数周至几小时不等。单株羽叶草的花开时常会触发成片羽叶草的集群绽放,原因不明。
开花期间会出现植株叶片的成批脱落。脱落的叶片往往会在植株周围飘荡许久,长者可达若干天,直到母株死亡方落至地面并迅速降解。据S.Graupel(739-757)的研究,脱附叶片离开母株后,仍在与植株进行持续的物质交流,事实上仍可视为植株的组成部分。这一学说因能解释叶片生理节律与母株高度的统一性而获广泛认同,但目前仍未完全探明叶片与母株的交流机制。
凋亡
一般在花期结束前,羽叶草的叶片就已全部脱离母株。花朵凋谢时,花瓣迅速全部脱落,萼片合拢,片刻后迅速爆裂,种子以绒絮形态四散飞出,随风而散,遇见潮湿的泥土即可生根。果实爆裂后,植株自动脱水折断,随飘飞的叶片一并落地,消弭于泥土中,不留痕迹。
参考资料
收藏品
展开标本匣 |
---|
展开日志簿 |
---|
展开「时芳」家居植物速成套装(羽叶草型) |
---|
展开无菌种植基质(200kg装) |
---|
展开相机存储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