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汶:修订间差异
(终于放假了……虽然放得不多) 标签:(旧)WikiEditor |
小 (完了我在写些什么……算了就这样吧)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5行: | 第5行: | ||
平原地貌,全年温和湿润。地势西高东低,落差较小。河流多发源于西北角,辐射状流向亚空间全域,并最终隐没于边界。河流流域内多有森林覆盖,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混杂。居民聚落散布于亚空间各处,并零星聚成城镇。 | 平原地貌,全年温和湿润。地势西高东低,落差较小。河流多发源于西北角,辐射状流向亚空间全域,并最终隐没于边界。河流流域内多有森林覆盖,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混杂。居民聚落散布于亚空间各处,并零星聚成城镇。 | ||
==社会结构== | ==社会结构== | ||
主体为农业社会,工业基础弱。农业人口占居民绝大多数。城镇仅分布于河流交汇处等少数位置,且工业化不完全,手工业仍在经济中占相当比重。松散的人口分布削弱了统治机关的控制力,政府的有效统辖范围局限于各城市及城郊各乡镇,而乡村大多处于礼俗式的自治状态。异想原住民占居民大多数,数量为用户的五倍左右。林泊极少。 | |||
==概念特质== | ==概念特质== | ||
由于创建者的有意设计,亚定间内的拟真异想造物对附近用户的行为具有感知能力,并能以特定方式对特定行为作出响应。最典型的例子是,以2rad/s的速度扬起右手食指的第二指节至75°,可使周围的桃属植物的花芽发育速度提升200~500倍;而与此同时弯曲右指小指第一指节至16.5°,可进一步加快该过程。<br> | |||
由于机制复杂且要求苛刻,此技术目前仅在少部分用户家系之间流传,并被外人视作魔法。 | 由于机制复杂且要求苛刻,此技术目前仅在少部分用户家系之间流传,并被外人视作魔法。 | ||
==历史事件== | ==历史事件== | ||
第47行: | 第47行: | ||
|- | |- | ||
| 533A.P. || 浮乡建成。悬浮城市理论得到初步实践。 | | 533A.P. || 浮乡建成。悬浮城市理论得到初步实践。 | ||
|- | |||
| 535A.P.-545A.P. || 悬浮城市兴建浪潮。以微型空岛为代表小型民用悬浮建筑出现。 | |||
|- | |||
| 551A.P. || 上层冲突。本芳离开亚汶。 | |||
|- | |||
| 同年 || 亚汶改挂至霓虹,原有进出方式大部分被删除。 | |||
|- | |||
| 552A.P.-559A.P. || 来自霓虹的居民开始进入亚汶,史称第二次移民潮。规模不大但迁入量稳定,普通用户与原住民占比较高。地表城镇再度兴起。 | |||
|- | |||
| 575A.P. || 对亚汶仅存的出入口加强了进出管制,往来者需持有指定的数种亚空间特有植物之一的生物样本方可进入。<br>安音离开亚汶。 | |||
|} | |} | ||
===信史时代=== | ===信史时代=== | ||
第53行: | 第63行: | ||
若干个彼此之间毫无关联的故事,散布于亚空间跨越百余年的历史。 | 若干个彼此之间毫无关联的故事,散布于亚空间跨越百余年的历史。 | ||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wikitable" |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wikitable" | ||
! | !■■■,再城市化运动 | ||
|- | |- | ||
|<poem> | |<poem> |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p><b>未曾寄出的信笺</b></p></div> | |||
谨启: | 谨启: | ||
汶,我知道你不会看到这封信。这里再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我不再认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户,就连村里的狗也早已把我忘记。炊烟和二十年前的风拂过我耳畔,絮絮然,像在讲述某个悠远的不相干的故事。 | 汶,我知道你不会看到这封信。这里再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我不再认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户,就连村里的狗也早已把我忘记。炊烟和二十年前的风拂过我耳畔,絮絮然,像在讲述某个悠远的不相干的故事。 | ||
第114行: | 第125行: | ||
纬 | 纬 | ||
■■■年■月■■日 | ■■■年■月■■日 | ||
</poem> | |||
|} | |||
{|class="mw-collapsible mw-collapsed wikitable" | |||
!■■■年,战后 | |||
|- | |||
|<poem> |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p><b>伊卡洛斯的信徒</b></p></div> | |||
维诗冲出房门,一旋身,双臂顺势一扬,一道石壁咣地砸下,封住了门口。半秒钟后,房间的外墙垮塌下来,熔岩翻滚着涌进房间,淹没了原本是卧室的那块地方。 | |||
好险。维诗喘着气向墙上一倚,隔着墙感到了熔岩的热力。 | |||
看来以后只能打地铺了。她抬眼扫视了一圈还未被岩浆侵占的领地,抬手轻轻打个响指,走廊两侧的壁灯次第亮起。在灯火连成的直线的尽头,两扇沉重的雕花木门沉重地立着,沉默地望着她。 | |||
那是曾经的家族客厅,父亲去世后她再也不曾涉足的地方。 | |||
除了客厅再没地方能住人了。她叹口气,起身向走廊尽头走去。虽然早知道自己终有一天要面对那些往事,但没想到是这种情况。 | |||
她走到门前,犹豫了一下,一把推开了房门。陈年老灰飞扬起来,呛得她直咳嗽。她皱皱眉,捻了捻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室内的灰尘旋转着汇聚到客厅中央,又伴着响指声嘭地爆成一团火焰。几秒的黑暗后,室内突然光明大放,最顶上二十四条挂坠的水晶吊灯照亮了古老厅堂的每个角落。壁灯和台灯也纷纷亮起,正对着大门的壁炉里燃起火焰,给周围的陈设染上暖色的光晕,也映亮了炉旁纹章上的文字: | |||
“我们生而为天空之子。” | |||
至少曾经是,维诗想。 | |||
她绕着客厅走了一圈,左手拂过历代祖先们画像的边框。走到曾曾曾祖父的画像前她停留了几分钟,想起小时候,就在这幅画像下,父亲给她讲过祖辈在浮空岛上转战千里的历史。她还记得,故事结束时,父亲脸上黯然的神色。 | |||
"……三天三夜后,你太太太爷爷最后还是战败了。浮空岛的动力系统被摧毁。所有的家族成员,连同着家族引以为傲的飞岛,被一并沉入地底,任由熔岩渐渐吞噬……也就是这里。"父亲放下双手,眼里的光彩渐渐黯淡下来,"相传他后来修好了动力系统,只待又有一天重新飞升,但上百年来,没有人发现动力室在哪里……据说初遭此劫时岛上有几百号人啊。" | |||
现在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了。小维诗心里补上了后半句。被诅咒的熔岩正缓慢侵蚀着所剩无几空间,自她记事起就有十余间房间被毁。 | |||
父亲叹着气走出了房间。客厅的门在他身后合上,一直在旁边做针线活的母亲突然起身。“小维,过来。” | |||
“干什么呀?” | |||
“嘘,”母亲神秘地眨眨眼,“这是家族里每个女孩子的秘密。看好了。” | |||
母亲从头上扯下一根头发,轻轻在曾曾曾祖父画框的一角挽了个结。木制的画框突然洗起金光,一阵机关声响起,画像缓缓翻过面去。小维睁大了眼,看见一位年轻女子的画像出现在眼前。 | |||
“这是曾曾曾祖母,她偷偷把她的画像留了下来。” | |||
“哇。”小维踮起脚尖,仰头望向画像,想象着这位百年前的少女站在天空之下,该是怎样的 | |||
“据说曾曾曾祖母也曾主掌过浮空岛的飞行,也曾参与过……” | |||
母亲话音未落,几重门外忽然传来惊叫。母亲脸色一变,冲出门去。小维吓了一跳,缩在墙角,听见一连串杂乱的响动。等一切落定后,母亲的哭声响起。 | |||
…… | |||
都过去了,想它们干什么。 | |||
维诗轻叹一声,扯下一根发丝,学着当年母亲的模样,在画框上轻轻挽了个结。 | |||
画框缓缓翻转,一如当年。画上永远年轻的曾曾曾祖母仍旧轻快地笑着,若是她知道了百余年后客厅的这番景象,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 |||
维诗默默凝视着画像。画的背景是客厅外的走廊,当时的廊道还能沐浴到天光。曾曾曾祖母立在正中间,笑容灿烂,一手拎着钥匙串,另一只手半背在背后,身形稍微前倾。 | |||
维诗上下打量着画像,突然觉得有些奇怪。家里的门用的都是血脉锁倦。 | |||
那这串钥匙……? | |||
维诗向前走了两步,钥匙上的纹路让她打了个哆嗦;那是熔岩的纹路。 | |||
一个念头闪过她脑海。她想起一直以来的一项家族传统。 | |||
熔岩是灾难的源头,却也是有用的材料。在地下被困一百余年,家族成员们代代相传的记忆里,就有一项是熔岩塑铸造术。不知从何时起,这项手艺成了传男不传女的绝学。除了她这个末代子孙,没有一位女性家族成员了解这门技术——哪怕只是一点点。 | |||
因而她们看不破画像里的秘密。 | |||
维诗冲出客厅,在走廊里转了一圈,俯下身抚摸着墙根的花纹。先前她总觉得它们有些眼熟,但从未多想过。现在她知道这是什么了。 | |||
“火成岩。”她喃喃道。 | |||
她退后两步,一扬手,那张有百余年历史的长地送猛地卷起滚到墙根。底下是平整的条石地板,年龄恐怕比家族的秘密还要久远。她犹豫了一下,咬咬牙,狠狠地一跺脚,条石四散飞起,又被她一甩手挥到一侧。在地板之下,显出了古朴斑驳的条痕,交错的线条彼此缠结,缓缓地勾勒出巨大的钥匙图案。 | |||
一个巨大的熔岩锻铸模。 | |||
维诗回头看向自己方才封下的石壁,狠狠心,退后十几米,深吸一口气,下蹲。 | |||
然后,手指凌空一点。 | |||
熔岩点亮了走廊的一角,从石壁上开的小孔里缓缓流入。她运足气力,沉静地拨动着双手的手指,操纵着熔岩的流向。灼热的岩浆稳稳地在沟道中蜿蜒,如一支火热的笔勾勒着壁画的轮廓。她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后退,一时间竟没注意到纵错的裂纹正在石壁上绽开…… | |||
"轰隆!" | |||
她猛一抬头,看整道石壁在岩流的冲击下垮塌,熔岩的洪流汹涌地涌了进来! | |||
她慌忙向走廊尽头逃去,一时竟忘了降下岩壁抵抗。她没有看见,在她的身后,瞬间被岩浆灌满的法阵,正渐渐亮起妖异的光芒—— | |||
"哗!" | |||
维诗只觉得脚下一空,整个人摔到了坚硬的石阶上,一路向下滚去。 | |||
这是一条隐藏在走道之下的地廊。 | |||
维诗一路滚到了石阶底部,爬起身赶忙降下两道石墙封死入口。她抹了抹额头的血,抬起头打量着周遭的环境。凝灰岩的地面早已生出青苔,蛛网爬上地廊两侧雕塑的肩膀,只有石壁上内嵌的两列长明灯,正像百余年间每一天一样,孤独地发着幽幽的白光。地廊的尽头,似乎有什么东西隐隐反着金光。维诗匆匆上前,拂去面前铜板上的积尘,不禁怔住了。 | |||
“控制面板在此之下。” | |||
尽管早有预期,维诗还是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撩接眼,凑近细细端洋。铜板下方还有一行小字。 | |||
“血脉印记解锁。空岛结构严重受损时请勿启用。” | |||
维诗抬起手指,一滴鲜血从指尖滴落,在铜板开出一朵殷红的花。"咔咔"几声脆响,铜板缓缓向两侧滑开,露出家族掩藏了一百余年的秘密。那是整座浮空岛的操纵核心,镀银的台面上,墨笔的字迹正闪烁跳动着,联系着飞岛的一尺一寸。在主控面板的正中央,小巧的镀金拉杆闪着金光,镌刻着家族世世代代最深处的渴望: | |||
<b>升 空</b> | |||
维诗颤抖着将手指放到了拉杆上。一声刺耳的警报声响起,面板上的文字瞬间全变成了血红色。她感到手心一阵刺痛,抬手一看,掌中现出了血痕刻出的文字。 | |||
"解体警告:机体严重受损,可能引发启动时结构崩塌。" | |||
维诗犹豫了一下,回头看向先祖们留下的回廊。这里石阶曾听过高空的风声,雕塑上的饰纹曾在阳光下闪耀,操纵台上又染过多少先人的血。她看见走廊尽头的高祖塑像正向她微笑,头顶仍响着熔若终焉的涌动,儿时对天空的想象一瞬又回到她脑海…… | |||
一声轻叹从心底传出。 | |||
"该结束了……就算我看不到故事的结局。" | |||
前213年4月17日,亚汶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据当事人回忆,当时地动山摇,大地裂开一道十余里宽的装口。一座怪异的空岛从熔岩与裂石缓缓升起,在地表停顿了一下,随后径直向天空飞去,再也没有回来。 | |||
</poem> | </poem> | ||
|} | |} | ||
<i>待补充...</i> | <i>待补充...</i> |
2025年2月2日 (日) 12:25的最新版本
不完整页面
该词条尚未完成。
|
简介
挂靠地点曾多次改变的无主亚空间。理论上应归属于开放亚空间,但自 起即保持事实上的封闭状态。
地理特征
平原地貌,全年温和湿润。地势西高东低,落差较小。河流多发源于西北角,辐射状流向亚空间全域,并最终隐没于边界。河流流域内多有森林覆盖,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混杂。居民聚落散布于亚空间各处,并零星聚成城镇。
社会结构
主体为农业社会,工业基础弱。农业人口占居民绝大多数。城镇仅分布于河流交汇处等少数位置,且工业化不完全,手工业仍在经济中占相当比重。松散的人口分布削弱了统治机关的控制力,政府的有效统辖范围局限于各城市及城郊各乡镇,而乡村大多处于礼俗式的自治状态。异想原住民占居民大多数,数量为用户的五倍左右。林泊极少。
概念特质
由于创建者的有意设计,亚定间内的拟真异想造物对附近用户的行为具有感知能力,并能以特定方式对特定行为作出响应。最典型的例子是,以2rad/s的速度扬起右手食指的第二指节至75°,可使周围的桃属植物的花芽发育速度提升200~500倍;而与此同时弯曲右指小指第一指节至16.5°,可进一步加快该过程。
由于机制复杂且要求苛刻,此技术目前仅在少部分用户家系之间流传,并被外人视作魔法。
历史事件
传说时代
渺远而不可具知的时代。
几乎没有任何现存可靠史料。唯一的有关资料是一段在居民间口口相传的史诗:五个孩童在天地之外创造了独属于他们的世界。
时间 | 事件描述 |
---|---|
469A.P. | 亚汶被创立。 有说法称最初只是五位代达罗斯的办公场所,设计物体感知能力的初衷是方便几人调取资料。 |
471A.P. | 为亚空间增添了地形地貌。亚汶从此不再是浓雾笼罩的纯白平面。 大地在她指间缓缓升起, 河水温柔,沃野千里。 |
473A.P. | 完善了亚空间的地理特征。 |
477A.P.-483A.P. | 代达罗斯组织与统治局决裂,亚空间创造者亦因此下落不明。 |
半信史时代
时间 | 事件描述 |
---|---|
503A.P. | 第一位创造者寻回亚汶。现有资料称其为安音。 |
同年 | 第二位创造者寻回亚汶。现有资料称其为本芳。 |
506A.P. | 亚汶被挂靠于中之层,并由封闭转为开放。 |
506A.P.-526A.P. | 主塔用户开始进入亚汶,史称第一次移民潮。规模小,且成员大多为林泊。 |
522A.P. | 安音重新发现物体感应能力。相关科技兴起。 |
525A.P. | 悬浮城市概念提出。 |
528A.P. | 本芳提出改组亚空间以供他用,未果。 |
533A.P. | 浮乡建成。悬浮城市理论得到初步实践。 |
535A.P.-545A.P. | 悬浮城市兴建浪潮。以微型空岛为代表小型民用悬浮建筑出现。 |
551A.P. | 上层冲突。本芳离开亚汶。 |
同年 | 亚汶改挂至霓虹,原有进出方式大部分被删除。 |
552A.P.-559A.P. | 来自霓虹的居民开始进入亚汶,史称第二次移民潮。规模不大但迁入量稳定,普通用户与原住民占比较高。地表城镇再度兴起。 |
575A.P. | 对亚汶仅存的出入口加强了进出管制,往来者需持有指定的数种亚空间特有植物之一的生物样本方可进入。 安音离开亚汶。 |
信史时代
待补充
相关记载
若干个彼此之间毫无关联的故事,散布于亚空间跨越百余年的历史。
■■■,再城市化运动 |
---|
未曾寄出的信笺 谨启: |
■■■年,战后 |
---|
伊卡洛斯的信徒
|
待补充...